养鸡工商户孙桂英受到奖赏—政府允许她成为北京第一个有小轿车的工商户。北京日报》头版刊登了和轿车合影的照片。从西藏到广州,北京。讨论中共中央1984年一号文件时都把孙桂英作为典型。中国政府要借孙桂英的事迹,表达“从现在起,个人办企业有政策的鼓励,绝不会因走过去所谓的资本主义道路’而遭殃”前景明亮,南存辉们借势腾空而出。
很多源于时间与空间的碰撞。 改革中的精彩坐标。
之前15年,如果说。注定某些年份是具有地域属性的那么1984年当之无愧地属于北京中关村与浙江温州。这两个弹丸之地,寂寥的勇士与无畏的先驱们壮志凌云。
激荡着浮华悲凉的历史。偶然与必然交织的故事,中关村。上演着壮阔的经济革命。柳传志、段永基、万润南、张旋龙…悉数登场,或明目张胆,或掩人耳目,进行着有声的呐喊、无声的前行。
则有了些风云际会的味道,温州。渗透着个人英雄主义的气息,充溢着亢奋的无度与少有的气势澎湃。创富主义盛行,无限的落寞者和英雄齐聚一起,一批锐不可当的力量乘势而出,得到市场的锻炼。兴办的企业后来居上,如日中天。
转型年代
10位当今中国顶尖的经济学家在北大百年讲堂开讲,2008年1月12日。思考中国改革30年成为讲坛上最热门的话题。现场,民间经济学家茅于轼感慨:中国今天的财富增加跟30年前相比,就好像是做了一场梦,如果一个人一觉睡了30年,今天醒过来一看,不会认为还是中国,好像到外国。茅于轼的话说得既有无穷意味,而又滴水不漏。
从计划到市场” 梦的起始应该追溯于1984发生的转变是拨开计划经济的迷雾。
有这样一首流传甚广的歌曲《黄土高原》家住在黄土高坡,那几年。大风从坡上刮过。不论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歌我歌。豪迈的词风、自由豪放的旋律恰恰代表了改革之风的强悍与势不可挡。合众社选出1984年十大国际新闻,中国宣布经济改革赫然列于第五。
用日本《国际贸易》一篇文章的话说“中国进入真正的商品经济时代”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这年。
那时却石破天惊。关于为商品经济“翻案”吴敬琏的女儿在和爸爸吴敬琏》一书中回忆道:1984年7月,决定》里的很多话在今天看来属于显而易见的道理。吴敬琏和夫人一起从美国回到北京。
本打算好好休息一下,筋疲力尽地从美国回到北京。然后开始学术研究。不想他前脚刚进门,中国社科院院长马洪后脚就来访,动员吴敬琏跟他去出差。一开始吴夫人还出来挡驾,说才从国外回来需要休息,但马洪说此去就是东北几座乡村开开会,还可以边走边休息,另外一起修改一篇文章。
要改的文章拿出来了吴敬琏一看,一行人到达东北沈阳。题目是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再思考》稿上的笔迹他熟悉,一部分是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周叔莲的另一部分是财贸所所长张卓元的觉得事情有点蹊跷,询问之下才知道,文章是当时国务院领导建议写的目的为“商品经济”翻案。由于进入了商品经济的时代,各个方面都出现了变化。无论是媒体的评论员还是官员都把话说得高屋建瓴。
勤俭节约是美德”变成“提倡消费”赞许地报道某县政府建立“消费指导协会”协助年轻人“改变在花钱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好几家党报发表文章批评衣服“新三年,思想意识的变化就很明显。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激进观念。田纪云副总理也用经济观点批评说:如果每个人都是一件衣服穿九年,还怎么发展我纺织工业呢?宣传发生了影响,一位出租汽车司机对采访他美国《波士顿邮报》记者说:这是一个好政策。
上一条:
广西合山矿难已确认困23人 原因初步查明
下一条:
中国旱灾影响到底有多大 或改写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