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日报》文章特别提到中国危机的余波将涉及高度依存中国经济的韩国。不少国家的媒体对中国能否将旱灾影响消化在国境之内表示关切。德国电视一台说, 干旱改写世界历史?< 澳大利亚人报》30日报道称。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产粮国,通常能做到粮食自给,但这次旱灾可能拉抬世界粮价。法国《费加罗报》27日的文章担心,中国旱灾继续会导致官方不得不放松对煤炭发电的限制,并调整减排政策,而水电发电量下降还将迫使中国进口更多石油,拉抬国际油价。30日,日本一家杂志社的编辑次长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则说,因为福岛核事故中国禁止进口日本农产品,中国的旱灾也许会成为日本农业的机会。如果中国开始进口粮食,希望能多进口日本的农产品。
三峡大坝应为长江干旱负责吗?路透社27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悉尼先驱晨报》称,三峡大坝在这场旱情中的角色被激烈争论。下游的人指责三峡大坝为了发电蓄水太多,环保人士称大坝给湖泊和湿地的消失带来消极影响,而此前乡村化的发展和农业的需求早已给湖泊和湿地带来很大压力。大坝管理方则说通过及时放水,大坝有助于缓解水短缺。爱尔兰时报》28日说,中国人对三峡大坝怀有骄傲之情:历时17年,造价估计达170亿英镑。数十个历史遗址和一些乡村为这项工程让路,140万人迁徙”尽管官方已改变对这项工程能力的看法,但这仍被视为中国工程学和能力的一个“巨大广告”大坝2008年开始发电,赶在北京奥运会之前,被欢呼为清洁能源之源,也被视为驯服洪水泛滥的长江的一种手段。
干旱改写世界历史?
澳大利亚人报》30日报道称,北欧地区正遭遇1976年以来的最严重干旱。目前,法国一半领土上开始限制用水,德国一些地区只迎来正常降雨量的5%西方政治家面临来自农民的抗议、消费者的满意和紧张的预算,文章引述法国生态部门一名官员的话说,处于危机和危机管理之中”
中国正在经历一场5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干涸龟裂的土地、无精打采的农民成了中国在世界媒体上的新形象。中国最大的特征就是大”3500万的受灾人口逾越整个加拿大人口的总和, 美联社称。关于中国旱灾的数字吸引了世界舆论的注意力,事实上,法国半个国家正因干旱而限制用水,英国举行了干旱峰会,美国得州也正迎来“1895年以来最严重的旱灾”不过,韩国《中央日报》把干旱称为随时可能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引擎熄火的毒素”美联社认为,旱灾表露了中国经济依赖资源增长的脆弱性。世界舆论中,中国的旱情正越来越多地被当成世界的旱情,有人担心中国不能把这场大旱灾消化在国境之内,比如德国电视一台担忧世界粮食价格因此上涨、法国《费加罗报》猜测中国的碳排放可能上升,日本一名媒体人则希望中国旱灾变成日本农产品入口的机会。
旱情“仍看不到尽头”
中国:旱情影响3500万人,仍看不到尽头”新加坡《海峡时报》30日如此报道中国的大旱。英国《金融时报》强调这是中国5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文章说,中国将加大三峡大坝的泄水量,以应对旱情。干旱已给中国历来水资源最丰沛地区的饮水作物浇灌、航运和发电等方面带来压力。旱灾在中国并不少见,但过去10年里,农业灌溉用水增加和水污染加重对水资源供给造成冲击,水资源紧缺情况继续恶化。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人均占水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大型经济体中最低的文章引述专家的话说,长江自身面临干旱,不啻敲响了一记警钟…长江流域供养着大约4亿人口,中国最重要的流域。
尽管夏季的雨水可以最终缓解干旱,但中国的增长显然遭到资源匮乏的制约,甚至连强大的长江在一些水域都因水位过低而无法通过船只”法新社26日报道说,人们最担心的继续旱灾导致政府控制通胀的努力失败,物价上涨和食物短缺也许会引发社会动荡。与此同时,水电发电量减少也会影响工业用电,从而拖累中国经济发展。韩国《中央日报》一篇评论文章表示,中国655个主要乡村中有400个缺水,很难相信这是发生在地大物博”中国。登上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宝座的中国辉煌绚烂,但身边同时生长了随时可能导致增长引擎熄火的毒素”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27日说,中国中央政府已向湖南和湖北派发了水泵和发电机来缓解旱情,但这种昂贵的方式又给中国的能源供应体系增加了压力,如今正值中国可能迎来数年中最严重的夏季能源短缺之时。
中国的旱情可能存在泡沫”文章说, 新加坡《联合早报》29日一篇评论文章认为。与“报喜不报忧”官场潜规则不同,对于不需要官员负责的自然灾害,一些地方政府宁愿“报多不报少”甚至有意夸大灾情,以争取更多的财政拨款,同时也为彰显地方官员的抗灾政绩埋下伏笔。一些媒体为了轰动效应也愿意炒作灾情。例如今年旱灾,21日长江中下游明明普降中到大雨,旱情得到明显缓解,但一些媒体近几天报道旱情时,仍用20日以前的大旱图片,以表示旱情严重。
上一条:
四海皆商机:锐不可当的低压电器力量
下一条:
全膜法处理电镀重金属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