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导向给动力 地源热泵产业化路渐宽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调研究所所长徐伟看来, 发展中的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严格的审批和全过程监管非常必要,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示范一定要遵循严格的顺序,特别是技术方案的优选、经济方案的合理,才干够真正起到最后的节能效果”而在地源热泵产业的迅速发展中,像华清地热这样领军企业的示范作用不可小视。
政策导向是产业发展最好的动力, 华清集团旗下的北京市华清地热开发有限公司在2007年底完成了进军全国市场最重要的一次布局。日前举办的第三届“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坛”上获悉。地源热泵产业开始释放出巨大能量,投身产业链上下游的诸多企业纷纷从中受益
华清地热开发有限公司刚刚中标上海世博会整体地源热泵项目。
用友软件园采用华清地热提供的地源热泵+冰蓄能”综合解决方案实施的一期空调系统宣布投入运行。2007年10月, 就在2007年3月。本报又报道了华清地热实施的北京万国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工程,作为国内首个在建筑物下面单独打孔埋置土壤换热器的项目,万国城项目受到国际地源热泵协会的强力推荐。毫无疑问,华清地热已经成为我国迅速兴起的地源热泵产业的领军企业之一,而华清地热快速发展的背景,则是政府对可再生能源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时加大,节能减排正在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代表着节能型中央空调的发展趋势。本届“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坛”上, 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的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新型高效环保节能技术。记者了解到这样一组数字:截止到2007年9月份,北京地区已实施的水源地源热泵项目总数为479个,采暖面积达到1052万平方米,而且每年以150%比例在增长。更为喜人的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区域已从北京、天津等率先应用的乡村辐射至全国。目前,国除青海、云南、贵州等少数省区外,其他省区都在不同水平地推广地源热泵技术。地源热泵市场空间超过10亿元,并以多年20%的速度在增长。
地源热泵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政府政策扶持力度的逐步加大息息相关。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被明确列入新能源所鼓励的发展范围。
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推进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水电、沼气、生物质能利用以及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的科研、开发和建设” 2007年6月份。
政策导向给动力 地源热泵产业化路渐宽
地源热泵技术还获得了当地政府的财政补贴支持。北京市的政策规定, 实际操作过程中。北京市辖区内建设的各类项目,供热制冷系统选用热泵系统的根据市规划委核定的建筑面积从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中安排一次性补助,补助规范是地源热泵为50元/平方米。
地源热泵产业开始释放出巨大能量, 政策导向是产业发展最好的动力。投身产业链上下游的诸多企业纷纷从中受益。
也有为卖设备而提供工程服务的设备商, 目前地热项目的参与者既包括为工程提供方案、推荐设备并提供施工服务的如华清地热这样的系统集成商。竞争是激烈的但在全国范围内的领军企业已经形成。一位企业人士这样向记者介绍。据这位人士介绍,地源热泵大型项目业主主要是政府标志性工程、具有前瞻性企业开发的房地产项目等等,而在这些项目的投标大会上,华清地热、湖北风神、山东际高、清华同方等大型企业的身影总会交替呈现,竞争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吸引了克莱门特、西亚特、美意等外资设备商的进入,目前这些企业大多在中国开设了合资公司。
地上地下结合得好,地源热泵技术是一项复合型的应用技术。项目才干健康可持续发展。北京地勘局副局长、中国地质调查局浅层地温能推广中心主任卫万顺在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坛”上的发言既说出了对产业的希望,也道出了对地热采暖在迅猛发展的同时遭遇的生长的烦恼”一丝隐忧。
由于地源热泵是一次性的建设项目, 据介绍。项目具有不可逆性,匆忙上马可能导致后期维护漏洞百出。同时,从地域来说,国幅员辽阔,地质现象复杂,并不都适合地源热泵技术。不少企业只看到地热采暖的商机,对困难估计不足,导致项目盲目上马、良莠不齐。
政策导向给动力 地源热泵产业化路渐宽
上一条:
浅析地源热泵的现状及其市场的发展前景
下一条:
高温地源热泵运行良好技术市场前景广阔